阿斯顿马丁这个牌子如果不是车迷,认识的人不多。这个牌子也与众多超跑牌子一样由赛车运动起源。1913年诞生至今阿斯顿马丁已进入了他的第二个世纪。今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破产七次,换了十次车标还依然存活的传奇英国牌子,带来的一款最“亲民”跑车——Vantage(我会给大家穿插讲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

https://www.zhihu.com/video/1205957730621792256
一眼识马丁

Vantage属于你一眼就能鉴别,他出自阿斯顿马丁家。因为那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前进气格栅造型。想必了解电影的朋友都知道,阿斯顿马丁与著名电影007系列的合作,电影用过的车型我不在这里列举了,大家都可以查到,我单独说个小故事。007系列电影是讲英国特工的故事,在最开始时,确实想要用英国本土的牌子,其中捷豹和莲花也都参与过电影拍摄,而最终确定使用阿斯顿马丁也是因为,这个牌子旗下几乎没有亲民的车型,价格都高的惊人,本身就不是百姓可以接触和拥有的,所以以特工身份,用最好的东西这一点来看,没毛病。更何况他还是土生土长的英国血统,而后来的宝马参与就非常商业了,幸好如今阿斯顿马丁又站起来了。

这里注意看Vantage的外观基本上沿袭了近代马丁的设计语言,采用灯组和进气格栅完全分离的设计。其实这个灯组的细节设计也有小玄机,我们后面说。阿斯顿马丁的车型属于全车都充斥着类似0.618的黄金分割比例设计,总之就是人类强行让人类看着舒服。


车尾造型是这一代Vantage争议比较大的地方,有部分人觉得设计的小气了,但说实话我个人认为,这种仰着头,耷着眼皮的样子,真的很英国。

Vantage是一台GT车型,其实阿斯顿马丁旗下的车型基本上都是GT类,包括one77(别提“女武神”之类的那几个货,如果你真懂,你应该知道这个是财政集团行为)。GT类车型才是阿斯顿马丁的精髓——优雅的奔跑。从车顶可以看清楚Vantage有个后备箱,后玻璃面积也很大,视线很好,后面我再讲这车如何GT。


这台车选了碳纤维车标。可这车标……怎么感觉那么像一个粗糙的3D打印,还没有打磨的样子呢。阿斯顿马丁一直都在走高傲、优雅的路线,包括之前的内饰风格,包括之前的水晶钥匙,也包括之前的宝石车标。但这个碳标……让我觉得马丁也开始玩概念了。
这次马丁保留了经典,且推进了经典

看看Vantage的内饰,我想问问大家这个内饰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是不是非常战斗?全Alcantara(翻毛皮)覆盖,加上非常精简的内饰设计,这车不太像GT风格啊。
你看这个和乒乓球拍子造型一样的方向盘,还专门设计了下握持位,这个就很GT了,哪里有跑车抓着下面开的(这“方”向盘的造型也是马丁的一个传统)。

内饰中间这个位置是我觉得设计最好看的,这台车还有个手动款本,看来中间哪个异型的空间就是留给档把的。你说奔驰给提供的这个娱乐系统好用么?嗨,奔驰给背书还怕什么,起码比原先马丁自己的哪个好用。

这个船锚一样的开门把手也是阿斯顿马丁的传统,也许是因为英国这个大航海国家对于船的一种特殊向往吧。

中控侧面柔软的腿靠也可以侧面证明这台车的GT属性。

刹车、油门踏板离得有点过于近了,我可以理解GT车型是需要单脚操作的属性,但这个离得真有点太近了,鞋稍微大一点就会蹭到刹车踏板,如果你真的下赛道去玩耍,你会发现这车左脚刹车的姿势太难受了(就是个淑女坐的姿势)。

在一台性能卓越的跑车内看见这个大背箱是不是觉得超赚,这个真的超级GT属性了。


最后说这个仪表的造型,样子与Vangate大灯组的造型是一致的,可以说阿斯顿马丁每一处细节设计都非常到位,能明显感受到全车由内而外的呼应。关于阿斯顿马丁的设计师,在文章最后我再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阿斯顿马丁的车门打开时角度会有一点上扬,这也是马丁的一个传统,车门里除了车门铰链以外还有一个液压杆,就是这个液压杆将车门推起形成一个角度,实际的使用效果非常好,方便实用的车门也是一台GT跑车的重要元素。
新的心脏,新的马丁

操控及动力这次我放在最后讲,准备讲点硬核的内容,不然你说这么一台优秀的跑车,不能光是看着帅吧。
Vantage的机舱盖设计成了这种蚌式造型,一个大大的盖子从腰线处就掀起来了,其实这也是一个全新的改变,因为Vantage的底盘及车架其实并没有改变,依然是航空级粘合铝材质的,有兴趣看看老马丁的盖子就知道,实际所需的空间就是中间那三角区,打开之后轮子也没有露出,做了一个整体的轮腔好用以控制气流。
先说这台奔驰AMG给提供的4.0T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吧(我一直想等到试AMG GT的时候再聊这台机器,但这次既然Vantage来了,就随缘吧),这机器放在马丁这里被调节的十分十分保守。我可以理解,GT跑车本身就不是赛道厮杀用的,马力足够就可以,更何况1.5吨的车重Vantage的推重比已经很大了。
这台4.0T的M178是干式油底壳发动机,因为取消了曲轴箱的储油槽,取而代之的是一个9升的循环机油盒,所以发动机的装配重心可以更低。
图中左前避震塔顶后端就是这个9升循环机油的储油盒。采用这种干式油底壳循环的发动机都是用于高性能汽车,在激烈及赛道驾驶时可以保证机油能够有效的提供润滑。
给大家简单讲解下,湿式油底壳和干式油底壳的区别,很好懂。
湿式,曲轴是泡在一个油槽里,这样曲轴转动的时候就会产生压力,这种甩动的压力就被利用起来用以循环机油,来润滑发动机(“甩”这个词别误解,因为发动机的密封是非常精密的,在这种密封环境里其实甩动带起来的机油压力也是很大的,足以应付全部循环润滑)。但大量油液沉底在油槽,同样要克服在地球上的液体物理特点,当你激烈驾驶时,随着各种方向加速度的差异,极端情况会造成润滑不彻底。在发动机高温、高速运转时润滑及温度的控制就是保命符(但这事儿也别太邪乎,这种极限驾驶一般我们平时是开不出来的)。
干式,曲轴箱设计非常紧凑,因为不需要泡在油液里,机油也不长期储存在储油槽中(因为曲轴不泡在机油中,所以奔驰为这台发动机的曲轴又应用了新的涂层科技,降低磨损)。发动机在设计上更加复杂,要兼顾全面且高效的润滑系统,反之没有了哪个笨重的油槽,机器的重量可以减轻,重心可以放得更低,所以这种设计复杂,成本又高的机器自然是应用于高性能车,民用车就别想了。

奔驰给Vantage用的这台AMG发动机也依然遵循了一人一机的理念,但签名铭牌是打印的不是手写体,可能这就是亲儿子和继子的区别吧。

机舱里最显眼的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强化顶巴了,这东西几乎每一台阿斯顿马丁都有,说实话我仔仔细细的研究了一下这个东西,我个人觉得这玩意主要是强化这个机舱用的。
我说说为什么这么认为。阿斯顿马丁一直在使用一种粘合航空铝材的车架,这种材料具备轻量化、硬度高的特点,但铝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一旦变形几乎无法修复,所以很多全铝车身的车型,几乎是无法钣金修复的。铝这种材料并不贵,但是作为一个汽车车身,动不动就换新的那可就贵了。


还有一点,我发现,Vantage的这个前悬挂是斜向内侧装配的,加上M178这个发动机本身重心很低,机脚的位置又是在最下面,整体这么低的重心上面又没有框架,那在激烈驾驶时,尤其像赛道驾驶哪种高速压上路肩的动作,时间久了很可能造成机舱形变。从理论上来说,这个级别的超跑,车身强度完全没有必要安装顶巴,而经过严格测试,阿斯顿马丁坚持了这么多年也一定是有他们的道理。

因为我算是个车痴,所以这台车我认真研究了一番,这张图是Vantage的转向柱,这个转向柱的设置特别神奇,从驾驶室出来的部分有一点点往外斜,好像是在躲什么,然后到下端的时候通过一个转向轴再连到转向电机。
后来我终于看出了一些端倪。

我们别忘了阿斯顿马丁是一台英国车,英国车是右舵驾驶的,我给大家简单讲下,当一台车既要生产左舵又要生产右舵的时候,有些设定是可以换方向,但是有些设定是绝对动不了的。Vantage这台车用的奔驰AMG M178干式油底壳发动机,下面有两样东西需要让位置。
一个,是之前说的哪个立在发动机旁边的循环机油盒;另一个,就是这机器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是从下面回到中冷器冷却的,这个位置正好在高温进气的旁边。
但……我也不知道是英国人懒还是怎么样,这车的发动机舱开关还在右侧没有挪过来……
ASTON MARTIN

说下驾驶感受吧,因为我感兴趣,所以我仔细的体会了一番。先说总结,这车非常好开,日常驾驶非常激进,可能你觉得这话矛盾,我逐一讲给你。
Vantage驾驶模式就三种,运动、运动 、赛道。默认就是运动,悬挂为电控,也就是电控磁流变油的悬挂,这种悬挂的好处就是响应快,调节几乎瞬间完成。但我告诉大家一点,因为本身悬挂就很硬了,加上可调的幅度及其有限,再加上前面讲的哪个三角形强化架,这车的悬挂基本就一个铁棍状态,超级硬。


悬挂设定的技术是非常高深的,硬并不代表驾驶操控好,转向的灵巧依托于轮胎的贴地性,Vantage虽然很硬,但轮胎的贴地性很好,单侧的上扬抑制的也非常稳。
但也反映一个问题就是,悬挂系统的硬也侧面证明了哪个三角形强化架的作用,因为过硬的悬架会对塔顶造成很强的冲击,都知道塔顶连接着车身,所以必须要强化这个位置。

好了,那么开篇我说过Vantage是一台GT车型,那这么硬的车,如何GT呢?这长途开下来,腰可能就废了。
这就要感谢这台车座椅的设计了,说实话,座椅工程科技的进步,真的可以再让车辆设定的更极端一些。座椅有多舒服您自己去试试,我的身形不能作为标准,但我要说从最近宝马宣传的哪个零重力座椅就可以看出,在这一点上各家都在追求极致的技术。仔细想想也能明白,舒适这事儿,不光是悬挂软,悬挂软的车很有可能会造成晕车对么,所以舒服的座椅就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突破口。

最后给大家讲下开始说的哪个小故事:
最近,有一部很火的汽车电影翻译过来叫《极速车王》,这部电影讲的是福特大战法拉利的事(我在之前福克斯RS的文章中有提过这个故事),现在被拍成电影了。在这段故事中有个有意思的地方,当亨利·福特二世决定要和法拉利·恩佐正面开怼的时候,从全世界疯狂查找各种赛车技术的大神。电影中提到过一台福特从英国买来的原型车,那台车其实并不是电影里的哪个样子,那台英国Lora的原型车也是拉开后面故事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哪个车的设计师,后来就是莲花及阿斯顿马丁的重要设计师。
之后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1987年阿斯顿马丁被福特收购,1994年成为福特全资子公司,福特给了马丁这么多福利也足以见得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今天强大的梅赛德斯奔驰为马丁背书,我相信他能走的更远,毕竟欧洲人还是更懂欧洲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