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三门峡大坝~黄河安澜,国泰民安
好友结伴 / 自驾游 / 酒店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慕容帮主 版主
帖子 43607 / 粉丝 0 2021-06-14 07:20
我要评论
      这是一篇旅行游记
出发日期:2021-05-05 出行天数/1天 人均花费:200元
一个初春的周末,约上了两个小伙伴,一起驱车去往60多公里外的三门峡市闲玩。三门峡,天鹅之城,黄河明珠,去的次数太多了,能玩的地方都去过不止一次两次了,今天,去三门峡黄河大坝景区,倒是第一次,市里的朋友带路,我们欣然前往。
三门峡大坝,是万里黄河上的一个水利工程,也是一个风景区,据说以前都是由武警部队看守的,现在由于下游小浪底大坝的建成使用,三门峡大坝的区位优势明显下降了,游客也就几乎没了踪影。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万里黄河第一坝和景区的有关知识。
三门峡黄河大坝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北部,距三门峡市区14公里,是一处依托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而建成的风景名胜和人造景观相结合的水库观光游憩类人文景观。
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主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副坝为钢筋混凝土心墙,副坝长144米,最大坝高24米;主、副坝总长857.2米。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全长223.88米,宽26.2米,可安装8台发电机组,现有7台机组,发电量41万千瓦,为低水头径流发电。
黄河自古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一条狂暴的害河,水情复杂而又难以治理。其实在黄河的源头是清澈见底的溪流,从源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都是一条百利而无一害的好河,到了中游黄土高原地带,黄河携卷着大量的泥沙,奔腾而来,咆哮而去,形成了世界有名的“黄色河流”。
而到了下游,由于流速减缓,泥沙沉淀,导致河床逐年抬高,形成“悬河”奇观,直接威胁黄河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黄河的危害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心腹之患。
新中国一成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治理黄河工作。但因为三门峡大坝的原设计是苏联专家,而他们对黄河的泥沙问题又了解不多,所以在设计时只求坝高库容大,忽视了泥沙淤积问题,致使5年间泥沙淤积量达5041万立方米。
从1964年开始,对大坝工程多次进行改建,最终使库区淤积大为减轻,进出库泥沙基本平衡,实现了防洪、防凌、灌溉和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
仅发电一项,截止1986年已收回国家对这项工程的全部投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世界各国治理多泥沙河流和浑水发电,不仅做了有宜尝试,而且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三门峡水库每年可发电10亿千瓦左右,收入约为两亿元,这是三门峡水利枢纽局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黄河上的第一座大坝选择建在三门峡,是因为三门峡具备当时建坝的多种有利条件:一是三门峡谷是黄河中游河道最狭窄的河段,便于截流;二是黄河三门峡谷水流湍急,建坝后容易发电;三是三门峡谷属石质峡谷,地质条件优越;四是人门、鬼门、神门三岛属岩石岛结构,可作为坝基,有利于施工导流;五是三门峡位于黄河中游的下段,是黄河上的最后一道峡谷,拦洪效果最佳;六是控制流域面积大,能最大限度减轻下游水害。
三门峡大坝建成后,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6月库区蓄水时,黄河便在三门峡谷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湖泊,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从三门峡大坝至山西芮城大禹渡120公里间,碧波粼粼,一望无际,似天池银河。
两岸青山绿树,绵延不断,山光水色,相映如画。
春秋冬三季,野鸭成群,大雁结队,珍贵的白天鹅飞翔在蓝天碧水之间。
而每年的6月至10月,大坝泄洪放水,怒涛翻卷,峡谷轰鸣,水花飞溅,彩虹凌空,蔚为壮观。
站在三门峡大坝上可饱览“不尽黄河滚滚来”的雄伟气势。
三门峡大坝建成后几年时间里,15亿吨泥沙全部铺在了从潼关到三门峡的河道里,潼关的河道抬高,渭河成为悬河。关中平原的地下水无法排泄,田地出现盐碱化甚至沼泽化,粮食因此年年减产。
在随后的许多年里,三门峡工程的运用方式虽几经调整,但三门峡工程对上游(主要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造成的危害却仍在继续。
治理黄河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逐级造水库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水库本来就有沉积泥沙、减少下游水患的功能,三门峡水库这些年对控制流量、减少下游水患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三门峡大坝从立项到建成至今的数十年里,围绕大坝的利弊,各方一直是争论不休。陕西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生存而争,而三门峡水电站也是同样的处境。
三门峡大坝,万里黄河第一坝,今天我们独享美景,何等壮哉。大坝的一侧,是奔腾咆哮的黄河水,而另一侧,由于水流渐渐慢了下来,形成了一片黄泥滩,几只白鹭,把这里当成了美食的天堂,悠闲的飞来飞去,和这边喧闹的黄河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静一动显得是那么的和谐。
评论
全部评论
沙发 家在日照 版主 2021-06-14 07:28:15
您的帖子“壮哉,三门峡大坝~黄河安澜,国泰民安”由于内容丰富,已经设置成精华帖,记得继续努力写更多好的内容哦!
回复
板凳 寒来暑往 2021-06-15 11:39:59
到了中游黄土高原地带,黄河携卷着大量的泥沙,奔腾而来,咆哮而去,形成了世界有名的“黄色河流”。现在好多了吧。
回复
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