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国庆节,环游《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纪实
独自一人 / 自驾游 / 徒步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慕容帮主 版主
帖子 43607 / 粉丝 0 2021-11-15 09:01
我要评论
      这是一篇旅行游记
出发日期:2021-10-04 出行天数/1天 人均花费:100元
今年的国庆假期期间,我们这里前后一直在下雨,只有10月1号2号两天出现了短暂蓝天白云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既然有了好天气,爱出门溜达的慕容帮主岂能蜗居家中?午饭后,开上我的老爷车就出了门,去往县城以北不远的仰韶村,那里不但有远近闻名的《仰韶文化博物馆》,更有今年七月才向游人开放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今天请大家跟随我的手机镜头,一起来浏览这片孕育中华灿烂文明的远古之地,以及后人科学开发的诱人美景,相信大家也会觉得不虚此行。
1/ 秋高气爽,走向遗址公园
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镇仰韶村南部的缓坡台地上,北依韶山,东、西、南三面环水,距渑池县城10公里,为5000至7000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
民国十年(1921年),仰韶村遗址被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发现,其文化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村遗址先后进行了3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蚌器,为中国社会发展史、世界考古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1961年3月4日,仰韶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9月29日,河南仰韶村遗址发布第四次考古发掘重要成果,其中,首次发现了一件精美的象牙镯形器。
2011年11月7日,渑池县依托仰韶村遗址建成仰韶文化专题博物馆——仰韶文化博物馆,完整系统地展示仰韶文化发现以来的考古发掘研究成果,仰韶文化的类型分布和仰韶时期的生产生活方式、科技文化艺术成就,突出和强化了仰韶村遗址在中国考古学领域的地位。
2/ 浏览古代灿烂仰韶文明
仰韶文化,源远流长,早期约为7000年,晚期约为5000年前,延续时间长达2000年之久。1931年,中国考古学家梁思永在安阳后岗第一次发现了商代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上下依次叠压关系,确定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的早晚关系。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采用点、线结合的形式,将仰韶文化博物馆、发掘纪念点、文化层断面、考古展示区等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中心两环三广场四点五园”的展示结构,突出展示仰韶村文化遗址考古成果的纪念性和遗址展示的真实性、以及遗址环境的完整性,打造集遗址保护、价值阐释、遗存多方式展示、现代考古展示、考古科学研究、科普宣传、休闲观光为一体的考古圣地景观。
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调查团夏鼐等专家学者对仰韶村遗址进行第2次发掘,开挖深沟1道(2000×200厘米)和灰坑1个。
20世纪80年代,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渑池县文化馆联合对仰韶村遗址进行第3次发掘,开挖探方4个、探沟4条,发掘面积共200余平方米。
2020年8月22日,仰韶村遗址启动第四次考古发掘。此次发掘,距首次发掘已近百年。当日,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黄河考古研究院等机构为此次发掘举办了启动仪式。
2021年9月30日,随着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重要成果发布,5000多年前仰韶村先民的生活图景正依托丰富的考古实证材料被不断还原。河南仰韶村遗址发现距今5000多年前发酵酒及丝蛋白残留。
仰韶村遗址由北而南,地势由高向低,呈缓坡状。遗址长约900米,宽约300米,面积近3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5米。
由于被发源于韶山的两条自然冲沟不断下切,在遗址两边形成了东西两条深沟。这2条沟在遗址南部相交,汇成小寨沟向下直达南部的涧河,使遗址成半岛状。2条沟从两侧到沟底,形成了乔、灌、草结合的自然立体形生态植被地貌。
在半岛形状的遗址地面,由于坡度较大,当地农民将耕地修成梯田耕种。在梯田的地堰断面,留下了很多裸露在外的文化层断面。
仰韶文化遗址中大量出土的小口尖底瓶,是7000年前仰韶人的普遍用具,可以说是当时的“网红产品”。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小口尖底瓶是古人酿酒器具。
3/ 这是一片花花的世界
仰韶村遗址位于韶山南麓,因抬头可见韶山而得名。仰韶村遗址为代表的仰韶文化时期,原始农业已获得一定的发展,成为当时的重要经济生产部门和生活来源,渔猎和采集已成为一种辅助性的生产活动。由于农业的发展,人们已经过着稳定的定居生活,农业村落普遍建立并有所发展。
由于农业的发展,人们已经过着稳定的定居生活,农业村落普遍建立并有所发展。由于农业的发展,也推动着养畜和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社会经济出现早期的繁荣,精神文明也得到一定的提高,社会财富也得到一定的积累。从埋葬制度的变化来看,当时的氏族制度,也开始发生变革。
仰韶文化可以大致划分为早中晚3期,前后延续了约2000年。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山西3个省,内蒙古、甘肃、青海、河北、湖北甚至四川等临近中原的省区也有分布。
4/ 精髓部分~考古模拟园
民国十年(1921年)开始,考古人员在仰韶村遗址发掘发现墓葬19座,房基4处,窖穴41个,出土一批陶器、石器、骨器、蚌器,其中有仰韶红底黑彩、深红彩的罐、碗,小口尖底红陶瓶,灰褐夹沙陶鼎等典型的仰韶时期器物,还发现有龙山式的磨光黑陶、压印方格纹灰陶、篮纹陶、灰绳纹鬲、带流陶杯等龙山文化时期的代表性器物。
出土用于农业耕作的有石、铲、刀、锛、凿;用于狩猎的有石镞、骨镞、弹丸;用于纺织和缝纫的有纺轮、骨锥和骨针等。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以红陶为主,灰褐陶次之。器物种类有陶鼎、钵、盆、罐、壶、碗、瓮,以及汲水盛水工具小口尖底瓶等。在红陶器物表面或口沿,绘有精美花纹图案,故称“彩陶”。花纹图案有弧边三角纹、宽带纹、网状纹、菱形纹、圆点纹以及相互掺和的几何形纹等。
仰韶村遗址的发掘,开创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先河,同时,也标志着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诞生,被誉为“文化圣地”“考古圣地”。
仰韶村遗址为中国社会发展史、世界考古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仰韶村遗址的考古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的新纪元,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篇章中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
仰韶文化的发现发掘,为后来发现并被命名的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奠定了规范化基础,起到了先河作用。
5/ 到处都透露出历史的沧桑
仰韶村遗址发现后,在黄河流域陆续发现仰韶文化遗址5000余处,其中三门峡市有200余处。仰韶村文化东起豫东,西至甘肃、青海,北到河套内蒙古长城一线,南抵江汉,中心地区在豫西、晋南、陕东一带。出土的丰富实物资料,为研究仰韶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民国十年(1921年),仰韶村遗址得到当地群众的自觉保护,先后成立文物保护小组,制定保护公约。
1961年3月4日,仰韶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后,渑池县人民政府为了保护遗址,在其上游实施了植被保护,在下游的两沟相交处修建了水库大坝,控制了其2条深沟的继续下切。
1992年后,渑池县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采取措施,根治仰韶村遗址断壁上裸露在外的灰坑、窑藏、房基、文化层的水土流失。
1993年5月,渑池县召开仰韶村遗址保护规划研讨会,与会的中外地质学家、考古专家对仰韶村遗址的保护作了规划,划定了重点保护范围。1998年3月,仰韶村遗址断壁保护房建成。
6/ 古老与现代的交融
如今的“安特生小道”,还保持着原来弯弯曲曲、上上下下的地势和走向,两边的农田和植被依然如故,树高草密,曲径通幽。行走在这条小道上,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当年那些中外考古人就是从这里走过,才发现了惊动世界的仰韶村遗址。
2021年9月29日,河南仰韶村遗址发布第四次考古发掘重要成果,其中,首次发现了一件精美的象牙镯形器,充分运用了钻孔技术,应是一件等级较高的稀珍遗物。与此同时,还首次发现了玉环、玉璜、玛瑙等高等级遗物,表明五千多年前仰韶村人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并具有一定的审美。
不同地区的仰韶文化,在5000年前大致都演变成了龙山文化,而龙山文化则是夏商文明或者说华夏文明形成的基础。
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的庙底沟时代,中国相互作用圈里面的几个文化,都已经走上了社会分化的道路,一方面各个文化圈的交往越来越紧密,文化越来越趋同,另一方面社会却越来越分化,越来越分层。龙山文化是在不断的文化交互作用中慢慢产生的。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仰韶村遗址的基础上建立,仰韶村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发祥地和命名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时过百年,行走在遗址的黄土地上,满眼的文化遗迹、盛开的鲜花、绿荫如毯的草地,以及一个个已经建成的公园景观,让人们在行走、感悟的同时,也常常想起一个外国人的名字——安特生。他是当年发现和发掘仰韶村遗址的主要人物之一,循着安特生在仰韶村的足迹,百年时光仿佛白驹过隙。
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使世界认识中国有自己的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上承旧石器文化下接龙山文化,使中国石器时代有了大致轨迹,也加深了世界对中国是文明古国的认识。从而对中国不同于外国,独特发展的土著政治、经济、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影响最大的一种原始文化,它纵横二千里,绵延数千年,在世界范围内来说,也是首屈一指的。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最早就发迹于黄河流域,而仰韶文化遗址中诸多考古发现,如陶器制造、纺织做衣、绘画雕塑、文字、历法、宫室营建等等,同文献记载中炎帝黄帝时代的创造发明相吻合。
100年前,渑池县仰韶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成了仰韶文化发现地、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100年后,一座占地约2800亩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就这样呈现在世人眼前。
评论
全部评论
沙发 家在日照 版主 2021-11-15 09:05:33
您的帖子“开心国庆节,环游《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纪实”由于内容丰富,已经设置成精华帖,记得继续努力写更多好的内容哦!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