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威菱论坛 >
如何看待小鹏汽车?
回复

查看: 回复:1

提问帖

如何看待小鹏汽车?

[待解决] \"收藏此主题\"

rz_2635

 
 
注册:
2007-03-30
  • 0粉丝
  • 0精华
  • 905帖子
新势力造车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充满争议,一方面是由于汽车行业这个如此庞大的实体制造业,具备供应链长、资本门槛高、技术壁垒多且神、消费者牌子意识强等等各种特点,已经近半个世纪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洗牌,大众、丰田、通用、PSA等等形成了整个市场独有的垄断力量;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汽车市场和互联网市场,类似这样体量的机械工业实体还未有过成功的先例,尤其是乐视汽车这个“行业窒息”,开了新势力PPT造车的先河,也关上了很多心中对于新势力造成大门,至此“骗补贴”“模型车”“无销量”就成为了消费者心中标签。
下周回国贾跃亭
     但造车是一个浪漫的行业,而当其沉寂许久后必定会迎来一次新的变革——新能源 智能。最先开辟这个赛道的是美帝主义Tesla,当马一龙抱着拯救人类,登上火星的雄心踏入汽车行业时,各大汽车巨头对这个小跳蚤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危机感,因为他们发现身上缺少的,但又是未来发展致胜的利器:快速创新、更懂新一代的消费观念、并且把车从原有固化的驾驶工具中解脱。
烟熏火燎马一龙
       这团火很快也烧到了中国,小鹏就是其中之一,2014-2015年三家也是目前造车新势力三强:小鹏,蔚来,威马先后成立,差异之处在于前两者是互联网创业成功者出身(何小鹏/李斌),而后者是原有沃尔沃老臣沈晖,其也很讨厌别人把威马称为新造车势力,更多还是将原来汽车经验在另一个牌子上的复制,当然这也为前段时间威马被吉利控诉的祸根之一。所以从严格意义来讲,新势力更准确描述是小鹏与蔚来这二者。

     小鹏的口号是“年轻人的第一台互联网汽车”,所以主推的销售路线是15-20万区间,也是比较走量的区间,而蔚来的口号是“蔚来已来”,从这个让人感觉玄乎乎又不是甚懂的就明白了,瞄准是消费能力小康及以上的人群,Top-Down的模式也体现在电动车队(虽然说已经卖了),高额的市场宣传价格,高逼格的发布会和不计成本的用户获取。

   总的来看我对小鹏一句话评价“国内最像特斯拉的汽车企业”




    在对比一家企业未来发展时,行业前景、技术能力、用户口碑、资金能力和企业精神这几个方面是关键,题主问题比较有针对性,篇幅有限,我先从行业和技术这两个维度对小鹏汽车进行拆解分析。

行业前景: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和智慧出行是未来10-20年社会的巨大变革,面对热衷“颠覆”的工业4.0时代,互联网科技成为了世界车企版图上那条奔涌不息的河流,所以无论是新造车势力还是传统大牌,都有机会抓住这浪潮背后的无数商机,利益获取点可以是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但聚焦到最近5年,特斯拉国产化,新能源补贴下滑,汽车销量放缓等等原因造成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正进入洗牌期,这时就是考验企业韧性的时候,类似于当年百团大战,剩者为王。

       从小鹏汽车现在的表现来看,韧性不差,在冬天期仍然可以静下心来打磨产品,并且有着储量过冬的能力和准备,对比目前烧钱过快的蔚来和产品缺乏新意的威马,在这件事上还是有着明显的优势。

技术能力: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一个企业面对变化,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王牌。而对于新的汽车行业,发动机、底盘、变速箱不再是用户购买主要关注点,取而代之的是续航、自动驾驶能力、智能娱乐能力。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续航更多取决于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的水平,因为电池行业是由宁德时代、松下等厂商垄断;小鹏目前在三电系统的自研工作非常不错,已经量产的G3 520款经过实测城市区续航可以达到480-500公里, 快充半小时就可以冲接近300公里,基本已经满足了城市区交通和中短途出游的需求。


       明年即将量产的P7,动力与续航更佳,续航据称达到640公里,百公里加速4s以内....


       说完续航说说自动驾驶,目前行业量产包括Tesla在内都还停留在L2级别,只是大家在功能表现上看谁能在2的基础上更加接近3的用户体验。目前行业内99%都在采用博世、大陆或者法雷奥等各家方案,也就是说花钱买的全家桶,这样的确可以降低研发投入、安全风险并且见效很快。但这样也导致了竞争力的强弱完全取决于他人,也就更难谈差异化和敏捷变化来适应用户需求,而且就像华为的备胎计划,居安思危才能长久发展。
任老大要拥抱的人
而选择自研,平地建高楼,一方面需要能力,另外无疑代表着巨大的勇气,目前得知行业内自研成熟度较高且落地的,也只有小鹏与特斯拉了,其中小鹏G3的半自研方案,到L3自研的P7,都代表了在感知、决策、规划三个层面上的能力提升,尤其是L3后的自研视觉感知和决策规划更是影响其能力的关键性因素。

用户口碑:接下来谈谈大家不看好小鹏的几件事

1.被控告抄袭:
尤其是Guangzhi Cao被特斯拉控告,将小鹏汽车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特斯拉起诉小鹏汽车员工窃密_新浪网
很多媒体都纷纷进行了转发,“抄袭”“特斯拉”“国外巨头”“国内剽窃”等等刺激性的字眼都暴露出来,很快就会引起大部分读者的同感,这件事情已经坐实了,甚至还有一些“华人网友”分析,这件事情已经对中国人在外就业产生了灭绝性的打击......



总是被别人的观点所左右,又怎么能拥有自己的人生

我一直坚持一点,也建议大家,保持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人云亦云是人性,但能在过程中有自己的观点才是智慧,这里题外话,为大家推荐一本书,详情请见链接。

所以冷静下来看这件事,我也问了身边在硅谷的朋友,分享几个事实:

1.商业机密剽窃在美国通常为刑事诉讼,但这次却是民事诉讼?

感兴趣同学可以读一下文章,此次缺只是民事,说明特斯拉也明白这就是一桩“悬案”,
深度】解读FBI连续插手中国集成电路背后 - 市场分析 - 行业资讯==www.ic37.com
深度】解读FBI连续插手中国集成电路背后 - 市场分析 - 行业资讯==www.ic37.com
其实,在通过媒体放话要起诉其前雇员之前,特斯拉完全可以有其他更多具有主动权的选择,比如通过竞业禁止(限制)协议阻止其核心技术高管的离职或者加入小鹏,背后深意恐怕不止是为了维护代码。


2.程序员上传代码到云代表剽窃吗?

根据最新庭审记录,曹在2018年底将包含Autopilot(自动驾驶)源代码的zip文件上传到了自己的iCloud个人账户,当时他尚未从特斯拉离职。而在特斯拉离职后则尽快对其源代码进行了删除
此庭审信息公布后,特斯拉及律师均未对此置评,我相信大家都懂,也就不予置评了....

3.特斯拉如何限制人员流动?

特斯拉自动驾驶团队目前也面临着高流失的风险,仅10%的人才流走无疑是一次重击。而事实上技术性人才辞职,企业进行反诉作为杀鸡儆猴的方式在美国科技圈也屡见不鲜了....

特斯拉的危机:自动驾驶团队人才流失 11人近期离职
综上所述:
这起事件说起来特斯拉并不是针对谁,更像是技术性操作,诉讼剽窃也不过是一种手段,只不过因为一些标签使得这件事情开始变得跑偏了起来,而有些媒体又很擅长这种过度解读来赚取流量,所以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另外此次特斯拉诉讼的内容还包括几名跳槽到zoox的员工,这几名雇员携带了对新雇主有用的特斯拉专有信息和商业机密,帮助Zoox跳过了开发、运营仓储、物流和库存控制所需的工作。




综上来看,小鹏汽车的目前状况的确面临着很多问题,内忧外患兼具,但在我看来这不影响它在未来5年内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下滑的趋势下,努力活下去、韬光养晦才是最好的选择,而这也是小鹏汽车在其宏观战略下我能发现的闪光点。

最后还是希望国产汽车越来越好,新旧势力区别不大,只是为了让出行这么大的市场能真正有一个国产牌子屹立。
 
回复本楼

太平洋汽车全新推出“太平洋车友会”;来太平洋车友会,结识志同道合的车友了解详情>>

心烦的人

 
 
注册:
2009-12-18
帮lz除除草,希望盖起大高楼~
 
回复本楼
未登录用户

只可添加一张图片,多张图片请选高级模式

高级模式
温馨提示:回复超10字可获1金币,有独特见解超30字可获3金币,灌水用户将扣除金币并锁号处理。希望广大车友共同维护论坛的友好回复氛围。
常用表情
您可能感兴趣

支付宝扫码询价
领最高888元现金红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