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i40论坛 >
汽车轻量化的前景?有可能的方式?在国内是铝的大量使用还是其他材料使这一问题得到实现呢
回复

查看: 回复:0

提问帖

汽车轻量化的前景?有可能的方式?在国内是铝的大量使用还是其他材料使这一问题得到实现呢

[待解决] \"收藏此主题\"

tlxhx64634104

 
 
注册:
2008-03-13
为什么汽车要轻量化?

    节能减排是汽车轻量化的核心驱动力。对于燃油车,以美国CAF?为代表的标准,要求燃油车的排放不断降低;对于电动车,则希望用同样的电量获得更多的续航里程(降低单位动力的能耗)。事实上,在城市工况,汽车的能耗大部分都与质量有关,包括滚动阻力、加速阻力和爬坡阻力等。一般来说,燃油车的整车重量每降低100 kg,每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5 L;电动车的整车重量每降低100 kg,总续航里程可增加10 公里。另外,从汽车的驾驶性能的角度来看,轻量化会带来加速性能、制动性能、转向性能和爬坡性能的提升。因此,轻量化很有前景,而且随着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和落地,汽车的整体结构和轻量化会出现颠覆式创新。

    当然,轻量化的前提是保证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不牺牲任何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前提下,依靠轻量化的技术,提高经济性和动力性,才是轻量化的真正目标。此外,轻量化和成本的平衡也是主机厂最关注的问题。如图1,从A点到B点是成本控制部门最希望做到的,既减重又降成本;从B点到C点则需要权衡为了提高轻量化收益可以接受多大的成本增加(除了动力性和经济性,轻量化水平也可以展示主机厂的技术和牌子领先性;中高端的汽车,轻量化水平会比较高,同时也可以接受轻量化带来的成本增加;PS:一听全铝车身或碳纤维车身,大家就会觉得车的逼格很高,当然也很会比较贵)。

                                                 图1. 汽车轻量化与成本的关系。




如何实现汽车轻量化?

    轻量化的方法包括轻量化材料、轻量化工艺和轻量化设计。这里针对询问者的侧重,我主要说一下轻量化材料的应用。

    对于轻量化材料,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16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可以看出材料是如何规划的。未来十几年,主要是增加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用量。(科普:高比强度的材料在同样的强度下可以更薄更轻。)

                                          图2.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关于钢材料,按屈服强度的大小,大致分为软钢、高强钢、先进高强钢、热成型钢和超高强钢(LSS ≤ 220 MPa、HSS ≤ 590 MPa、AHSS ≤ 1080 MPa、PHS ≤ 1500 MPa、UHSS > 1500 MPa)。目前,钢材料是大部分汽车的白车身、开闭件(四门两盖)和底盘(车架)的主要材料,其中,非重要传力件用普通钢,与刚度相关的用高强钢或先进高强钢,与碰撞相关的用热成型钢。

    关于铝材料,重点说一下。目前,大部分汽车的用铝量不高(低于10%),主要用于白车身(前后防撞梁和吸能盒)和底盘(转向节、控制臂和轮毂)。当然,也有为数不多的全铝车身的典型代表,包括捷豹全系列、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蔚来ES8等。全铝车身是大家公认的技术亮点,相较于全钢车身,减重在40%左右,但综合成本会增加3~5倍(原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事实上,针对“在国内是铝的大量使用还是其他材料使这一问题得到实现呢”这个问题,答案绝对不是全铝车身,而是钢铝混合(铝含量占车身的20%以上)再加少部分镁合金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多材料结构设计”。举两个例子,2018款奥迪A8由全铝车身变为钢铝混合(铝58%,如图3),搭配了镁合金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车身虽然增重54 kg,但刚度大大提高,成本也减低很多。特斯拉的Model 3为了降低成本,也放弃了全铝车身,改为钢铝混合(铝30%)。

                                               图3:奥迪A8的白车身材料。




    关于镁合金,简单说一下,目前,只有少部分的汽车采用了镁合金的轮毂及管梁支架(CCB)。未来随着镁合金工艺的成熟,用量会逐渐增加。我本人不太看好镁合金在车身上的大量应用,会极大的增加工艺的难度(连接和防电腐蚀)。

    关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本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成本在300元/kg以上,生产效率也比冲压节拍低很多。事实上,在百万以下的真正量产车内,只有宝马i3和宝马7系使用了超过10件以上的碳纤维。国产汽车前途K50,几乎是唯一的使用碳纤维作为全部外覆盖件的量产车型(当然,具体之后能量产多少就不知道了)。2019年,新一代宝马i3为了扩大销量,减低成本,也放弃了碳纤维车身,改为全铝车身。此外,除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他塑料的用量也会逐渐增加。“以塑代钢”和“以塑代玻璃”是塑料行业从业人员不懈努力的方向。

    轻量化的工艺,主要包括成型工艺和连接工艺,其本质就是通过先进的工艺实现轻量化材料的成功应用。举两个我认为未来很有前景的工艺:关于成型,我比较看好金属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3D打印,两者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轻量化结构设计的优势,同时降低制造成本(主要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关于连接,先进的连接工艺是实现“多材料结构设计”的前提,除了融化焊接和机械连接,我认为结构胶会使用的越来越多(像积木一样模块化组装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轻量化的设计,主要包括结构优化和集成优化。结构优化是通过CAE分析,设计新的轻量化结构或者是在原有结构上优化掉性能冗余的部分(减薄和打孔是比较常用的方法,结构的拓扑优化是比较有挑战性的);集成优化是通过模块化和集成化的设计,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实现功能的集成。举两个例子,前端模块是比较成熟的集成优化,通过塑料的前端框架,将散热器、前大灯、防撞梁及其他冷却系统安装在一个部件上。另外一个集成优化的例子就是电动汽车的“电机 减速器 电机”的三合一,既可以实现轻量化,又节约了空间。

    总之,轻量化是很有前景的,可以通过轻量化材料、轻量化工艺和轻量化设计来实现。“多材料结构设计”是实现的主要方法。随着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发展,模块和集成化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计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新潮流。事实上,关于汽车,一切都在改变。
 
回复本楼

太平洋汽车全新推出“太平洋车友会”;来太平洋车友会,结识志同道合的车友了解详情>>

未登录用户

只可添加一张图片,多张图片请选高级模式

高级模式
温馨提示:回复超10字可获1金币,有独特见解超30字可获3金币,灌水用户将扣除金币并锁号处理。希望广大车友共同维护论坛的友好回复氛围。
常用表情
您可能感兴趣

支付宝扫码询价
领最高888元现金红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