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拉论坛 >
丰田 (Toyota) 是怎么样一个汽车牌子,在发展历程中有哪些有意思的故事?
回复

查看: 回复:1

提问帖

丰田 (Toyota) 是怎么样一个汽车牌子,在发展历程中有哪些有意思的故事?

[待解决] \"收藏此主题\"

lilin80

 
 
注册:
2008-03-21
我们对日本的感情,是复杂的,即便双方商业关系有多么的亲近。

202011年的打砸日本车事件,依旧历历在目。

可想而知,当初日本牌子进华时的压力有多大。

丰田,就是使尽了浑身解数才得以合资。

摸索在华的碰壁之路

丰田最早进入国内的节点,是哪个中日人民都不想提及的时间点——1937年中日战争前后。

其时日本汽车随着日军进入中国,丰田接着在天津创办了华北汽车公司、华中汽车公司和多个服务点,主要目的是为了战争需要。

要数丰田真正和中国市场产生交点,则要到1964年丰田开始在国内销售皇冠汽车。

其时正值广交会的活动期间,一名顾客一次性买了10辆皇冠汽车。可能他没有想到的是,此举竟成为丰田与新中国之间的开篇。

随着中日关系出现缓和的趋势,1971年丰田组团访问中国,次年待两国恢复了邦交后,中国也派遣汽车工业考察团访问了日本。

承担该团的访日接待,便是丰田公司,时任丰田社长的丰田英二向中国官员提议,希望能够在中国生产卡车。

可惜因为当时国内严峻的政治背景,中国领导人无暇考虑引进外资,最终此建议不了了之。

到了70年代后期,其实已有不少丰田车从港澳地区走私到国内,从而开始积累起了丰田车的口碑。

1978年,丰田在中国打出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此推广动作被认为是丰田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营销方式。

为什么区区一个广告能被外界认为是重要?

因为尽管那时丰田已在世界各国获得不小的成绩,但其“只卖产品不卖技术”的管理思想、不够地道的营销方式也被人诟病着。

而当以上那句广告语推广后,这才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丰田尊重本地化的营销思维,使其成为了成功拓展差异市场的写照。

该广告播出的同年,丰田与北京汽车工业公司展开谈判,希望以CKD方式生产“科罗纳”,双方随即签订了合资协议。

但由于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极其缺乏,这一项目最后没有获得政府的批准。

另一方面,政府曾希望在上海建立轿车生产基地项目上,和丰田开展合作。

不过这次则轮到丰田这边拒绝了合作,将该进入国内市场的先机送给了更愿意国产化的大众。

这两次合作没能实现,不全是政府的原因。

丰田公司社长奥田硕后来回忆道,“当时丰田的主要使命是拓展美国市场,实在无暇顾及到中国。”。

且出于日本民族谨慎的性格和那时中国不稳定的政治环境,丰田最后还是选择了“等一等”的态度。

虽说整车项目泡汤了,但丰田一直维持着在中国市场上活跃。

1980年,丰田在北京设立了第一家丰田汽车维修服务中心,这也是外国公司在国内开设的首家售后中心,同年还成立了北京办事处。

1981年,“丰田生产之父”大野耐一到第一汽车厂现场指导,并答应为其建立两条示范生产线,这也是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第一次引入到中国来。

1984年,丰田终等来了一个更有深度的合作机会。沈阳汽车工业公司(金杯汽车公司)与丰田签订了技术合作合同,以CKD方式引进“海狮”轻型客车散件进行组装,丰田则从生产、销售向中方提供援助。

随着海狮后来的热销,丰田提出希望与其进行合资合作。

但谁知半路杀出了程咬金——华晨汽车。

华晨通过一系列金融操作,掌握了沈阳金杯客车制造公司40%股权,母公司金杯则占有60%。

随后沈阳政府为了支持其成为国内第一家赴国际市场上市的企业,允许华晨汽车进一步增持控股达到51%的比例,最终使丰田的合作计划失去了悬念。

金杯项目的失败,没有使丰田放弃在中国寻求合作的想法,后者继而转向了四川旅行车制造厂谈判。

1994年1月,在四川省政府的撮合下,双方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可由于合作生产的车型,不符合其后国家所颁布的汽车产业政策要求,意向书只得作废再重新开始谈判。

后来由于丰田一直不愿意提供新车型,不久后谈判便黯然结束了。

1995年6月,丰田再次恢复与四川旅行车制造厂的谈判,愿意引入第三代“柯斯达”来作为合作车型,“四川丰田”项目才因此得到了国家外贸部的批准。

经过接近20年的不懈努力,丰田迎来了中国的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

不过,“四川丰田”的存在时间并不长。

阔步而行

改变“四川丰田”命运的,是另一位要登场的主角。

话说在1984年丰田和金杯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时,丰田旗下的大发公司也和天津汽车工业公司展开了技术合作。

其时丰田的战略思路是,与天汽展开合资合作。

到了1994年,时任丰田社长的丰田达郎访问中国时,明确向中方表达了合资生产轿车的意向,可当时中国刚刚发布了汽车产业政策,提出了“1995年年底前,国家不再批准新的轿车、轻型车整车项目”的规定,加上上文所提到过的四川项目,丰田在同一时间上陷入了极有可能两者皆失的困局。

但丰田最后还是选择了天汽,原因无他,因为没有其他选择了。

早在1988年,国家明确提出了轿车生产布局的“三大三小两微”战略,即国家只支持一汽大众、东风神龙公司、上汽大众的“三大”和北京吉普、天津夏利和广州标致的“三小”以及军工系统的长安和贵州云雀作为“两微”的基地建设。

因而丰田实际上除了天津以外,已没有其他的选择机会,条件再苛刻,丰田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从另一方面来讲,丰田打开中国市场的心是紧迫的。

因为眼看着大众在国内收获到了不错的市场成绩,一向”不对外输出技术”的丰田实在按捺不住。

丰田顺应了产业政策的要求,以天津地区为中心陆陆续续建立了19个零部件的合资生产基地。

在得到了政府好感后,丰田在1999年获得和天津夏利公司合资生产轿车的资格。

不过,天汽集团依旧不是最佳的合作对象。

因为其受限于政策规定,只能生产1.6L排量以下的小型车,严重制约了丰田在华的发展,丰田需要找更大的大腿。

这时丰田想到了一汽,毕竟早在1981年丰田还曾为其建立了两条生产线。

丰田找到了自家门上,一汽无论是从利益、还是从摆脱对大众的依赖来说,自然不会放过此机会。

得益于自身“共和国长子”的身份及其资源网络,以及针对丰田在合作需求上的吻合,一汽集团赢得了谈判座上的主动权。

最终一汽与天汽通过股权的转让方式实现了重组,要求丰田拿出多个车型来作为合作筹码,且在此操作上并不涉及到任何的出资。

一汽集团明显是赚了。

2002年6月14日,一汽集团和天汽集团完成重组,造就了当时国内汽车界上最大的重组案。

2003年9月,其更名为一汽丰田。

“一脚踏两船”

广汽丰田的出现,离不开一汽丰田的助力。 

通过和一汽的合作,丰田的发展势头从华北一直拓展到了西南。联系到上文,位于西南地区的四川旅行车制造厂正是丰田的第一家合资企业。

不过其存在的问题和天汽一样,企业规模实在对应不上丰田的需求。

这时一汽集团再次出手,与成都市政府、四川旅行车制造厂、成都工业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签订多方合作协议,成立“成都一汽公司”,将四川旅行车制造厂收归到自己旗下。

作为调换条件,一汽需要将“捷达”汽车放在四川旅行车制造厂来生产。

如此操作后,丰田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只有一汽这一家,从而腾出了另一个难得的名额。

广汽之所以能成为丰田的合资对象,当中的历史渊源也有着不少。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丰田就曾与广汽探讨合作,根据CKD国产化进行商讨。

谈判的结果相当积极,1985年丰田和广州第一汽车制配厂合作生产了一批轻型卡车,当中底盘、大梁、变速箱等全部国产。

在当时的下线仪式上,丰田英二也到场进行了剪彩,可见其对丰田在中国的第一次国产有多重视。

可惜该项目只维持了两三年,最终没有获得中央政府的批准而被迫中断。

后来在南北大众的刺激、以及腾出了一个合资对象名额下,丰田再次考虑上了日本车企聚集的广州,来成为合资的落脚点。

丰田在广州开始整车项目之前,先合作了发动机项目。

不过事实上其一开始所计划的生产地并不是广州,而是印度,后来经过广州政府的游说和其在股权上的让步后,才使丰田改变了主意。

有了前面的铺垫,整车合资事宜就顺势而为了。

2004年8月27日,丰田和广汽的整车合资项目得到发改委批准,各出资50%来成立广州丰田有限公司,其后在2008年更名为广汽丰田有限公司。

更名的最大变化,在于广汽丰田自建销售体系,使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合一,这也是丰田首次在华建立起生产基地和销售基地。

至此,经过了从1978到2004年的26年时间,丰田完成了在华合资的布局。

可以看见,虽然丰田在合资方面的步伐不像大众的大胆和果断,但其丝毫未对中国市场冷淡下来,反而坚定地一步步为自己打下基础,逐步来换取中国政府的信任。

当然,合资事宜发展之所以缓慢,免不得是有政治和历史因素的掺杂。

但商业只讲求眼前的真金白银,只要结果对大家都好,那就大家坐下来好好谈一回。
 
回复本楼

太平洋汽车全新推出“太平洋车友会”;来太平洋车友会,结识志同道合的车友了解详情>>

相关提问: 卡罗拉车牌怎么样

推荐专题: 卡罗拉车牌

品杉

 
 
注册:
2009-12-18
友情帮顶,快谢谢我吧
 
回复本楼
未登录用户

只可添加一张图片,多张图片请选高级模式

高级模式
温馨提示:回复超10字可获1金币,有独特见解超30字可获3金币,灌水用户将扣除金币并锁号处理。希望广大车友共同维护论坛的友好回复氛围。
常用表情
您可能感兴趣

支付宝扫码询价
领最高888元现金红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