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蓝达论坛 >
新能源汽车的类型越来越多,哪种才是最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技术路线?
回复

查看: 回复:1

提问帖

新能源汽车的类型越来越多,哪种才是最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技术路线?

[待解决] \"收藏此主题\"

haipai121212

 
 
注册:
2008-02-24
  • 0粉丝
  • 0精华
  • 592帖子
我是过来讲故事的。


新能源汽车的类型越来越多?如果往前推30年,这个问题应该就不太会存在了,至少不会形成今天的HEV、EREV、PHEV、FCEV以及EV,甚至于其他种种不烧碳化物新能源形式的五花八门格局。大概在更早一些的时候,新能源的出路和未来都十分明确,不管丰田、本田还是通用,都把纯电动列为未来趋势,所谓万宗归一。原因很简单,既然所有的能源都可以转化为电,只要发展各种各样的发电站就好了嘛。


你可能想象不到,日本人其实曾经是推动纯电动最积极的国家。由于资源匮乏,日本国内大多依赖煤炭发电,而这些煤电大都依赖进口。不过,能源市场一直是卖方市场,严重依赖进口煤炭的日本意识到,商业上巨大的成功,居然在煤炭市场上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逆差,所以他们迫切改变这种现状。


核电站给日本带来了希望,依靠高科技发电的背后,日本把重点放在了电力供应平稳上,也就是所谓的“削峰填谷”,所以政府希望丰田、日产大力发展纯电动,原因就是在理想状态下,纯电动车可以避开用电高峰的白天,采用晚上供电,起到电力供应平衡的作用。


以丰田为首的日本汽车企业,开展了一套极其可行甚至已经成熟了的计划,这套计划大抵叫做“Toyota Home”(具体名字忘记了)。按照丰田的设想,他们将开发大量的纯电动车型以取代如今的传统汽车。作为一个成熟的汽车企业,丰田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即如果要大规模推出纯电动汽车,势必要先解决配套问题,否则售出的纯电动车型效率将大打折扣。




当时,丰田、本田、日产聚在一起商讨,他们首先制定了一套适用于自己的充电插口标准,枪口一致对外。关于这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意识,国内很多专家都表示支持,甚至用来批评中国汽车企业们追求国家补贴,在没有任何配套解决方案和标准的情形下,为了补贴而上马纯电动车型。


由于日本国土面积并不大,所以丰田决定在全境内的经销商网络提供纯电动车充电服务,遍布全日本的经销商网络一夜之间迅速变成了无数个充电桩,这解决了布局问题。不过,这只能解决一些基础充电设施问题,因为你总不能每次都跑到经销商店里充电。


针对个人,他们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充电方案,比如车库中安装无线充电装置、充电桩等等,但这个其实不是丰田想要的。丰田他们想要的是一个闭环,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个更伟大的设想,在每一个社区周围都建设一个“Toyota Traffic Center”(杜撰的,真实名字忘记了)。


这个中心的造型类似于公交站,只不过面积更大,其中有饮料商的自助贩卖机,同样有公交站牌也可以放置广告,地面有十几个充电桩车位,靠近公交站最内侧的则是类似于丰田IQ的纯电动双排小车,也有更小型的纯电动超小和纯电动自行车。公交站的遮雨板是用太阳能电池做成的,为整个基站提供晚上照明电力。



这种设想出来之后,丰田认为当人们下班返家,将车辆停在公交站,便可以进行充电,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丰田愿意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的纯电动小型交通工具,也就是上面所说的超小、纯电动自行车等等,因为这些交通工具电池容量比较小,很容易充满,所以整套方案看起来十分可行。


不过,这套方案虽然在日本看来尤其可行,但他们面向美国市场推广的时候,有些懵圈了。因为美国实在是太大了,人口密度完全不能和日本同日而语。连平常去个超市都要开皮卡的情况下,在美国建设这种公交站,根本就是入不敷出。


于是丰田找到了通用(通用当时已经在研发EV1了,不过EV1当时只限于加州,所以配套设施解决得也还不错)。丰田希望和通用联手建设起美国市场的充电桩资源网,并且统一充电标准。不过,通用认为丰田的方案虽然可行,但局限性太大,只能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实行,在美国大面积推广不太可行。



于是,一场大会召开了,与会的有来自欧洲的宝马、戴姆勒;美国的通用、福特;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他们共同商讨未来纯电动的发展问题。讨论来讨论去,发现没有巨额的投入,纯电动配套几乎无法成功。


不过,最终通用在会上提出了自家关于E-F L E X的设想,既然纯电动需要依靠配套设施,我们为什么不把它和传统汽车相结合一下呢?在纯电动车上增加一台传动发动机,这台发动机为电动机供电,这样一来至少解决了两个问题:
第一, 这是一辆任何情况下都是纯电动的车型,驾驶体验和纯电动毫无二致,而且没有排放。
第二, 没有了续航焦虑,电池几乎不会存在没有电量的情况,有了汽油机的加入,增加巡航的方法得到拓宽,有条件的情况可以充电,无条件的情况可以加油。

如此一来,增程式混合动力Voltec就诞生了,这就是最早被誉为增程式混合动力标杆沃蓝达Volt诞生背后的一项原因。只不过,如今Vlotec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而如今搭载第二代Voltec技术的也就是国内的VELITE 5了。


第一代Voltec的诞生,特别符合当时的情景,其实如今搭载第二代Voltec技术的Velite 5也沿用了丰田设想中的一些充电方案。既然丰田可以把所有的4S店作为充电网点,VELITE 5也是可以的,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当天,别克宣布上海市区所有的别克4S店都将提供VELITE 5充电服务。当然充电不是主要问题,重点在地大物博的美国,如何解决长途自驾、纯电动续航的问题。



第一代Voltec的这种思路,我认为的的确确是当时推广纯电动最合适的方法,它摆脱了充电配套的限制,也摆脱了续航里程的焦虑,重要的是它还有纯电动的驾驶特点,所以它在美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题外话是,第一代搭载Vlotec技术的沃蓝达在美国卖出了10多万辆。


果然是,一个国家一个国情,日本不太在乎续航里程而在乎充电配套,美国恰恰相反。


当丰田正在推进这套计划之际,日本同时加紧了混合动力技术的开发,混动技术为了解决纯电动续航焦虑,目标就是美国市场。这是为什么丰田最早宣布“混合动力只是过渡技术”的大背景了。只不过,一场海啸结束了日本纯电动的美梦,从核电站泄漏到日本宣布关闭所有核电站,依靠核能发电的美梦是无法实现了。于是,现在他们又转而研发氢能源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Voltec在当时看来考虑了这几个问题,第一、纯电动极速不强,所以还是要依靠发动机带动极速;;第二,电池容量控制,可以锁定电池电量,避免电动机效率不高的情况。


搭载第二代Voltec 技术的VELITE 5正是当时第一代Voltec的进化版本,它有一台自然吸气发动机,可以在负荷较少时为电动机充电。此时,VELITE 5虽然看起来是油电混合,但实际上驾驶体验与纯电动无异,目前VELITE 5的纯电动也是足够可以支持160公里/h极速的。如果将一部VELITE 5充满电,驾驶者可以根据差异的路况选择差异的模式,以适应差异路况。



如果是中低速,纯电动工作最优的情况,VELITE 5可以选择EV模式,则大部分时间都在磨损纯电动的电量,只有当电池电量低于15%时,车辆才会进入普通HEV模式,通过HEV解决中高速的续航焦虑和经济问题。


当电池容量充足而车速较快时,VELITE 5可以将电池电量锁定,进行普通HEV模式的运转,只不过保持电量的动态平衡,直到更加适合纯电动驾驶的路况出现。


所以,什么样的新能源车型最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至少我认为,搭载P2结构的国产插电混动现阶段都不适合,当电池容量尚在的时候,它们的表现还像一辆30多万的车,一旦电池容量耗光,他们就像是一辆背负着巨大重量电池的传统车型,油耗不仅不低,驾驶体验也急剧下滑,体验从30多万瞬间跌到10万级别。至少目前,在这个级别,VELITE 5应该算目前合资牌子推出的、比较靠谱的、拥有纯电动驾驶体验的新能源车型。
 
回复本楼

太平洋汽车全新推出“太平洋车友会”;来太平洋车友会,结识志同道合的车友了解详情>>

盛华检测厂

 
 
注册:
2009-12-18
今天心情美美的,所以帮顶了
 
回复本楼
未登录用户

只可添加一张图片,多张图片请选高级模式

高级模式
温馨提示:回复超10字可获1金币,有独特见解超30字可获3金币,灌水用户将扣除金币并锁号处理。希望广大车友共同维护论坛的友好回复氛围。
常用表情
您可能感兴趣

支付宝扫码询价
领最高888元现金红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