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威950论坛 >
燃料电池汽车动态(2017-2018)
回复

查看: 回复:1

燃料电池汽车动态(2017-2018)

\"收藏此主题\"

BOY丶S

 
 
注册:
2008-02-05
  • 0粉丝
  • 0精华
  • 717帖子
国外:

越来越多的国外车企开始采取抱团合作的方式,来攻克燃料电池市场化进程中的成本与技术瓶颈等难题。
去年年初,通用和本田公司宣布合作,双方投入四千多万美元成立合资公司FCSM,用于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的建设,这也是汽车界首家从事燃料电池系统量产业务的合资公司 [1]。2018年6月中旬,大众集团与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Ballard)的合作延长至2019年3月 [2]。紧接着6月21日,已经拥有20年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经验的奥迪,目前正在进行第六代燃料电池的研发,又发出与韩国现代“联姻”共同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组件和技术的信号,并计划进行专利交叉授权许可。而现代汽车旗下零部件供应商Mobis推出的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部件生产系统,年产动力总成燃料电池完整模块可达3000个,现代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生产燃料电池的汽车公司 [3]。此外,丰田与宝马也签署了FCV战略合作协议,由丰田提供燃料电池相关技术,宝马提供汽车轻量化等技术,双方共同推动解决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与技术难题 [4]。
从近一年多氢燃料电池领域的碎片化动态中可以发现,不少国外车企早已强强联合,我们至今都还认为遥远的燃料电池汽车,在国外已经从冲破技术瓶颈迈向了加速市场化的新台阶。




国内: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2015-2017这三年,的确有1911台氢燃料电池车下线,但这其中客车和专用车就有1837台,乘用车却寥寥无几。不仅如此,在制氢、储氢等安全和技术问题上,我国仍未有实质性进展。2018年5月11日上午,总理参观位于苫小牧市的丰田汽车北海道厂区考察。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在6月28日的“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提到的,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一大问题就是,“产业化、商业化进度严重滞后。”



国内外差距:

在国外企业强强联合加速氢燃料乘用车市场化的同时,国内的重点则聚焦于纯电动乘用车上。尽管在燃料电池领域有些动作,但仍以商用车为主,乘用车却未见起色。
车型
从氢燃料乘用车来看,当前最热门的车型无疑是现代汽车NEXO。NEXO算是现代汽车第二代氢燃料电池车了,对比第一代途胜Fuel Cell,性能已经有了明显提升。这款车亮点在于,5min即可加注满氢,一次加注氢可以实现最高800km续航里程,远超过丰田Mirai(502 km)和本田Clarity(587 km)。在储氢罐上,氢气的存储重量与储氢材料的比重为5.7 : 94.3,5.7wt%算得上是世界先进水平,不仅如此,其最高系统效率可达60%。

以我国多次参展,并已小规模进行推广的上汽荣威950插电混动燃料电池车为例,其最大功率为55 kW,远低于丰田Mirai和本田Clartiy的114 kW和130 kW。最大400 km的续航里程也不及Mirai、Clartiy的502 km和587 km。而在系统体积功率密度与丰田Mirai的3.1 kW/L相比也是差距较大。
氢能
在制氢方面:丰田提出从生物和农业废料中制氢的技术路线,并在美国长滩港建造兆瓦级可再生能源加氢站Tri-Gen,经过废料制氢可提供约2350 kW的电力和每天1200 kg氢气,能够满足1500辆燃料电池车的日常使用。德国推出的Power to Gas项目,通过收集用电低谷时可再生能源的剩余电力,电解水的方式制氢。我国低成本氢来源广泛,但由于规模化供氢体系尚不完善,输运成本较高,用氢价格超过燃油成本,还未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2018年2月11日,我国成立了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国家级氢能产业联盟,标志着中国燃料电池产业将提质增速。万钢表示,有车的地方就要供氢,“这是我国十多年电动汽车发展所取得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经验”。

在储氢方面:目前全球已有近400座加氢站,其中有三分之一为液氢加氢站,主要集中于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而我国由于液氢工厂还处在为航天服务阶段,无法将液氢商业化。

在加氢站建设方面:各国通过大规模的加氢站的建设,总结出了较好的新趋势,例如加油站、加氢站、充电桩三站合一的形式,更加便于集成化管理,为各类车辆提供多种捷径方案。




破局:

在国际巨头的强强联合背景下,国内企业已经看清形势,并开始着手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例如,长城汽车从去年开始也在筹划研发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长城汽车副总裁Tobias Brunner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8)介绍了目前的进展,即长城已经建立了内部研发中心和团队。在Tobias看来,长城坚信燃料电池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长城汽车未来会专注电堆和电驱动技术研发,并计划于2025年推出燃料电池乘用车。此外,长城的战略、策略不只是燃料电池,还包括燃料电池的底盘开发、车型,以及推进加氢协议的进步[5]。

而去年,广东国鸿氢能也与Ballard完成合资计划,双方共同建立燃料电池堆的生产和运营,计划五年内完成。

《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规划提出,到2020年,加氢站数量将达到100座;燃料电池车辆达到1万辆。到2030年,加氢站数量将达到1000座,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将达到200万辆;到2050年,加氢站网络构建完成,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将达到1000万辆。

万钢建议,近期有必要建立燃料电池检测平台,对国内外的燃料电池产品进行对比测试,以确定具体差距。并且,通过长期与国际的合作,建立统一的燃料电池产品检测和技术标准。他说,“这对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十分重要。”[6]







本文部分内容转自“汽车工艺师”微信公众号,部分观点引用出处已标明,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1]通用和本田成立合资公司 三年内批量生产燃料电池汽车

[2] 大众延续与巴拉德合作 购燃料电池专利

[3] 奥迪现代合作开发氢燃料 降低研发成本

[4] 丰田宝马将共享燃料电池

[5] Tobias Brunner:长城将推出燃料电池汽车

[6] 7大问题 2条建议,万钢给燃料电池聊聊未来 - 第一电动网
 
回复本楼

太平洋汽车全新推出“太平洋车友会”;来太平洋车友会,结识志同道合的车友了解详情>>

bob912

 
 
注册:
2009-12-18
我就看看,不回复
 
回复本楼
未登录用户

只可添加一张图片,多张图片请选高级模式

高级模式
温馨提示:回复超10字可获1金币,有独特见解超30字可获3金币,灌水用户将扣除金币并锁号处理。希望广大车友共同维护论坛的友好回复氛围。
常用表情
您可能感兴趣

支付宝扫码询价
领最高888元现金红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