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S40论坛 >
如何评价吉利旗下全新牌子 LYNK
回复

查看: 回复:1

提问帖

如何评价吉利旗下全新牌子 LYNK

[待解决] \"收藏此主题\"

etuj

 
 
注册:
2008-03-14
  • 0粉丝
  • 0精华
  • 466帖子
领克上市有半个多月了,为了能更客观地评价这款车,我特意进行了一次工程师角度的评测。以下是正文:

长城WEY和吉利领克作为自主牌子对豪华牌子的尝试,一经推出就引起了舆论和全行业的广泛关注。各种“黑客”和“水军”,各种“爱恨情仇”在许多媒体和论坛上纷纷上演,令众多看客和潜在消费者们一头雾水,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信谁。

恰巧,本市的WEY专营店和领克中心都到位了,我以对该级别车型有购车意愿的普通消费者的身份,约了4S店的销售顾问看车,并进行了试驾,对这两个牌子有了近距离直观体验,正好把自己的一些发现和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当天先体验的长城WEY,那就先说说它吧。

目前全系无优惠,也无赠送装载,只送两次免费保养。

静态体验车型是VV7c超豪型(中配),轮胎是米其林的,规格235/55 R20。从造型来看(网上图片很多,造型图片我就不上了),玻璃所占的空间明显比较短,钣金的区域要更大,所以整体上给人一种低矮的感觉,视觉上增强了运动感。车身线条棱角分明,有些德系的设计风格(销售顾问说这款车的设计师很多都是从BBA挖来的,从外观和内饰的设计来看,此言应该不虚)。

下面说下静态体验的细节,先说优点:

出风口带有明显的类奔驰风格,方向调节的操作感还不错,我个人觉得挺好。但是旁边来看车的妹子觉得不是很喜欢,这个就见仁见智了,我个人认为可以算一条亮点

副板前端的储物盒盖操作手感良好,开到最前面,向前轻推一下,就会缓慢向后滑至关闭,速度均匀,看得出这里用了心。

全车一共四个普通车载摄像头加1个流媒体车载摄像头,可以通过点击屏幕切换画面,理论上实现了360全景摄像。不过这个分辩率就……(流媒体车载摄像头还是比较清晰的)。

集成流媒体内后视镜功能比较齐全,现在有不少人都选择买车后改成流媒体,长城选择一步到位不失为一项不错的卖点。不过受车身整体造型影响,后方视野非常狭窄。不过这也是目前许多追求运动造型的车辆的通病,有得就必然有舍,这个我认为还可以接受。

全液晶仪表有多种显示模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能直接显示胎压,这个比较实用。不过操作有些繁琐,可以显示的信息也不是特别多,屏幕也不是很大,并且不能显示诸如导航之类的信息,分辩率也不是特别高,整体来说是个不错的卖点,但还是有些不足之处。

旋钮的操作感适中,档位清晰,应该是跟奥迪学的,虽然还有些差距,但这是个非常好的开始。

全景天窗感觉不错,视角很宽。操作方式与大众/奥迪很像:轻点是遮阳帘或天窗略微移动,长按半秒左右会一直打开/关闭至最大,很方便。

顶棚把手匹配还可以,这个很容易被人忽视的位置,在许多牌子,甚至是一流合资牌子(比如本田)都会处理得马马虎虎,毛刺、间隙不均这类缺点很常见。不过长城这里做得还真是值得表扬的,并且左右一致。

ABC柱护板都是无纺布包塑工艺,手感还行,这方面没有省成本。前后门护板手感良好,搪塑工艺,很软,我特别喜欢这个触感,很舒服。

后排空间好顶赞,跷二郎腿无压力,头部空间非常充足,这也是VV7的一大优势。

顺便说一下,这个配置的座椅蒙皮是高仿皮,个人感觉是师从奔驰C级(有兴趣的童鞋可以找一下我之前发的系列文章里讲原材料的那一章),不仔细分辩,还以为是真皮,触感、视觉效果都很像。

行李箱容积不是很大(为了后排空间的一种妥协),设计风格非常奥迪,大家明年有机会的话去看看下一代Q5L,单从尾箱来讲,VV7的设计师跟Q5L的设计师绝对“有一腿”。(图就不上了,网上有得是)

内饰气味还算可以接受,据销售顾问说,这台车大概到店不到一周,虽然能闻到一些气味,但是并不刺鼻。如果销售顾问没说谎的话,个人认为好于半数以上同价位合资车。

下面该说缺点了:

门板把手的设计,我个人给差评。不但复杂,而且箭头所指位置内侧有毛刺,我第一次把上去,手就被划了。而且副驾驶驶侧也有毛刺,这个应该是加工精度问题。我真是搞不懂,为啥要弄这么个造型?不但画蛇添足,而且平添缺点项。


档把周围到处是形状偏差和“双眼皮”这类的缺点,虽然普通消费者可能不会计较,但是既然自称是豪华牌子的车,作为工程师,我无法认同。

杯架盖操作时有噪音,是这个把手松动引起的,这个缺点我觉得很明显。

手套箱的设计严重违反人体工程学。人坐在副驾驶驶无法完全打开,必须把腿向两侧让开才能全开。而且位置很深,取放物品会非常不便。虽然有阻尼控制盖子的打开速度,使手套箱是缓缓打开的,但还是要给差评。

不到一周的新车,座椅有这么明显的褶皱,我觉得不可接受,图中只是其中一处,整个前后排座椅还有好几处。不过呢,前几天上市的蔚来ES8还不如这个水平,也许国内给自主牌子配套的座椅厂也就能做成这样了。


不知道为啥要把密封条做成两段式,靠近边缘的地方要断开再接一条短的,颜色还不一致。这个情况我真是头一次看见,没明白是什么理念。作为用户,我肯定抱怨。

保险杠和车身色差,手机分辩率不如人眼,看实车远比照片明显。

雷达上面缘毛刺。照片缺乏立体感,实车更加明显,毛刺肉眼可见说明程度不可接受。也许大部分消费者不会关注,但是我还是那句话,既然自称是豪华牌子,那就得拿出豪华牌子的样子来,没有细节就没资格自称豪华。

行李箱地毯平度非常差。照片缺乏立体感,但是大家去看实车,这三个部分交界的地方既不在一个平面上,也不是很平行。并且用手按下去呼扇呼扇的,尺寸偏差至少在5mm以上。

车身钣金多处形状偏差,一条线能拐好几个弯,别告诉我造型就这么设计的,这是造车不是造冲浪板…

B柱盖板也是一样,多处形偏,而且居然用喷漆工艺,边缘凸起的线条是堆漆造成的“双眼皮”缺点。不明白为啥不用高光注塑工艺,不但比喷漆成本更低,而且效果还好。

一体化冲压车门,本来是好事,但是关门能听见额外的噪音,并且开关门阻尼过大,焊装调节还是欠火候。

这个橘皮…我不想说啥了…

后轮眉的匹配问题,间隙不均,平度也不好。前高后低才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但是这里却是前低后高。

排气管上面这个东西,不知道是不是拖钩盖,这个平度偏差肯定超出1.5mm了(BBA这方面一般公差才0.2-0.3mm)。

后导流板和钣金的波浪,这类缺点全车不下二十处。如果给我1个小时仔细看,估计会发现更多。

静态展示就说这么多,下面说说试驾体验:

本来预约的是VV7c旗舰版,结果谁知排在我前面那位顾客试驾的时候把车胎扎了…车拿取去维修了,我真是心里一万只神兽奔腾而过。只好退而求其次,试驾VV5旗舰。

空间上比VV7自然是小得多,不之后排空间,作为紧凑型SUV还算可以。

油门调节像日系,刚踩下去就有不错的动力输出,不之后段相对不那么灵敏,与造型充满德系的风格截然差异。正常加速时,双离合还算比较平顺,没有明显的换挡感觉,但是换挡转速很高,相比于大众一般在1800左右,WEY换挡基本要在2200-2300以上。我个人不负责任猜测,这个可能和长城这款2.0T发动机的最大扭矩转速始于2200有关,因为大众的最大扭矩转速始于1750,可能换挡时机都设计在了刚刚达到最大扭矩转速的这个关口吧。不过这样的话,即使长城的发动机热效率和双离合传动效率能达到与大众完全一样,高出的这部分转速也会使燃油经济性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方向盘操作感我个人觉得还可以,不沉也不是特别轻,我相信大多数人应该可以接受。

自动启停功能调节不合适。发动机停机后,轻踩油门,发动机启动,大概要延迟1秒半左右才会向前行驶,跟一流合资牌子相比,感受明显要差一些。

非P档情况下,驾驶员开车门下车没有报警,这一点上细节不够好。

整体来说,VV5的这个2.0T低功率(VV5是145KW,VV7是172KW),动力还算可以,虽然跟BBA没法比,不过比长城之前的哪些可真是强了不少。原来的老毛病怠速抖动,至少这台新车没有这个缺点。不过方向盘在速度不高时有前后抖动的情况,不知道是咋回事。

舒适性体验上,VV5行驶胎噪比较明显,风噪相比于胎噪要小一点,发动机静音比较一般,过沟坎有点颠,座椅偏硬,回弹差,舒适性整体来说一般。虽然没试驾到VV7,不过作为比VV5高一级的车,应该会好一些。

最后做一下整体评价:VV7作为长城对豪华牌子的一次尝试,整体来说,难以被冠以“豪华”二字。某些零件的用料虽然还算可以,做工也整体好于哈弗,但是不要说豪华牌子,就是一线非豪华合资牌子,WEY所体现的制造水平也存在明显差距。全系没有自动泊车只有半自动,说明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长城和主流牌子是有较大差距的。行驶方面,底盘调节没有亮点,动力操控亦无突出。但是,外观和内饰的造型设计还是有诸多可取之处,对于豪华感的营造,基本上可以代表目前自主牌子的最高水平(红旗这种政治任务不在评价之列),听说德国奥迪的人对该车的评价是:“作为SUV,这车做得不错”,看来应该是比较客观的说法。配置上很充足、很实惠,动力进步明显,城市代步足够,空间充足,家用应该不错。虽然整体上缺点仍然不少,但是能让人感觉到,长城在有意识地向先进牌子学习,这是个良好的开端。对于不到19万的价格来说,这款车完全值这个价。上个月VV7和VV5双双破万,也证明了这一点。剩下的就需要对其可靠性和耐用性进行考量了,这个恐怕至少需要5年以上再做评论。
分割线~~~~~~~~~~~~~~~~~~~~~~~~~~~~~~~~~~~~~~

接下来该说领克01了。既然吉利官方都认为领克01是对标奥迪Q3的,那么我们不妨在一些方面就跟奥迪Q3比比。

首先,领克中心的展厅,颇有些气势,看得出是精心打造的(拍摄技术比较渣,见谅)。

目前全系也是无优惠,无任何赠送,也不送保养。终身整车质保的条件是全部4S店保养,如果需要维修,也必须在4S,否则即算脱保。

到店之后,销售顾问立刻过来迎接,也许是因为看车的人没有WEY那么多,销售顾问基本是全程陪同,而且提前就把试驾帮我约好,已经等在外面了。至少服务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

既然是直接上车试驾,那就先说试驾体验:

论坛是德国大陆马牌,规格235/50 R19。试驾的是领克01耀Pro版(没有四驱车型,有些遗憾)。作为紧凑型SUV,其实空间并不小,但是驾驶室的设计真的不够友好,在前方视野本来不错的情况下,却给驾驶者一种很局促的感觉,很多地方违反人体工程学。

驾驶空间似乎有些狭窄,中控大屏有种突兀的感觉。由于距离驾驶员较近,看中控屏需要调节的头部角度较大,不太方便。副板和中扶手比一般的车型都要高出很多,系安全带每次都会磕手,而且高起的侧面对系安全带的动作是一种障碍,必须要略微移动身体才能插上。对于这种设计语言,我实在没读懂,但是至少对我来说,体验真的不好。

前后座椅长度都要比WEY短一块,对大腿的支撑作用不足,容易感到疲劳。SUV本来坐姿就高,乘坐舒适性比轿车要差一些,如果座椅再不舒适,长途旅行可能会比较辛苦。

手套箱跟WEY一个毛病,不把腿让开不能完全打开,不过深度的设计上比WEY要好一点。

而奥迪Q3虽然空间小,但是驾驶时丝毫没有局促的感受。两周前我刚开过Q3,感觉非常舒服,方向盘轻便,操纵灵活,动力充足,各种设计也都体现了人体工程学。单从驾驶感受来讲,领克输了Q3不少。

液晶仪表分辩率明显比WEY要高,看着很舒服(开车时不好拍照,用静态体验时拍的取代),就是字有点小。有三种显示模式可供选择,操作比WEY要容易一些,但是仍然不够简洁。与许多主流仪表差异,D档不显示当前档位,速度和转速的显示也不是指针式,而是“血条”式,表格是被逐渐“充盈”,用这种方式来表征目前的行驶状态。这种求异的方式虽然未尝不可,不过我个人不太喜欢。我觉得仪表就应该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方便的方式显示出目前汽车的行驶状态,弄得太复杂,会分散司机的注意力,这并不见得是件好事。当然了,这也许跟我还不太适应有关系,尚不能作为缺点来看。而且,其他两种显示模式,我没有仔细去观摩,毕竟时间有限。

能够显示的信息不是很多,这方面跟WEY算是半斤八两吧,不过有一个地方还是值得肯定的:试驾时行驶到了一段限速40的路段,仪表上直接显示了一个红圈中间有个红色的40(类似高德地图里的限速标志),这个功能还是应该点个赞的,一低眼睛就知道要控制速度。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已经过了限速区间了,仍然还显示限速40,看来是与导航链接的程序默认把整条街都限速了,而没有精确到具体的区间,并且进出限速区间也没有声音提示,这个还是应该再优化一下。但是这个功能还是很新颖、很受用的,如果能够处理得再精细一些,不失为一个很不错的亮点。

驾驶感受方面,由于没有进行激烈驾驶,加速性能不做评价。总的来说,动力比较均匀,算不上优秀,但也不差,还算够用。换挡平顺性不错,这个6AT调节还行。底盘滤震好于WEY,方向盘手感和WEY差不太多,都是舒适性比较适度的哪种。自动启停优于WEY,跟一流合资牌子略有差距。

安全性方面考虑比较周全,不插安全带,不能切换前进档。档把是模拟档杆,操作方便,力度适中。档杆下面的P键在停车时按下,摘空挡拉手刹等等动作一键完成,很实用。

整体驾驶感受比WEY好一些,静音也稍好。动力不算突出,不过沃尔沃的发动机本来就一般,也属于正常发挥,市区内驾驶还是很够用。

下面说说静态体验:

外观上,前脸我个人不是特别喜欢,没有WEY哪种大气和运动的气息,尾部造型还不错。前后灯给人一种比较强的通透感,这一点比WEY要好(网上图很多,就不上了)。内饰很沃尔沃,缺乏豪华感的营造。

整体感觉就是这些,下面区别说说优缺点:

先提优点:

整体上车身喷漆的感觉上,质感要比WEY更好,橘皮小很多。

档杆是电子模拟档杆,手感不错。档把附近的盖板采用了高光注塑工艺,比WEY的喷漆效果要好。前面的那部分条纹状区域是无线充电区,没当场试,不过推测应当会比较方便。

B柱盖板也是高光注塑,形状偏差比较小,明显比博瑞的要好很多。博瑞这个零件一直有坑,领克直接优化掉了,看来还是走了心的。领克全车高光注塑的零件不少,表面质量不错,这方面至少达到了一流非豪华合资牌子的中等水平。

后排空间作为紧凑级SUV还算不错,和VV5类似,比奥迪Q3要大不少,前座椅后面有牌子LOGO,算是个新颖的设计。

整体看了一圈,大部分细节体现出的制造水平,要比WEY高一些,虽然距离Q3差距明显,但是已经达到了一线非豪华牌子的水准。

配置方面,ACC除了丐版是标配,车道偏移预警、并线辅助等也大规模实装,主动安全还是做得比比较好的;内饰气味非常小,堪称所有牌子全部国产化车型里的最佳,这些方面都非常沃尔沃。据说,内饰的一些零件,比如地毯、行李箱护面等容易产生气味的零件,领克的成本比BBA同级的都要高,可以说在车内气味上下了大工夫。顶配还加上了盲区监测、自动泊车、360度全景摄像等功能,达到了准L2级自动驾驶的水平,这在自主里是顶级的,并且达到了一流非豪华合资牌子的前列水准。虽然我没有试验这些功能,不过相信作为后发车型,推测应该不会比沃尔沃S60L上体现的效果差。不过奇怪的是,一般的车型都是中配有自动泊车,高配或顶配才有ACC,而领克是反过来,不太清楚其中的奥妙。

说完了优点,该说缺点了:

前后门护板都不是搪塑的,硬邦邦,作为一个20万左右的车,在这地方省成本,不应该。

A、B柱护板都是无纺布包塑,到了C柱护板变皮纹注塑了。这成本省的也太鸡贼了吧…

顶棚把手中间设计了这么个挂钩,不知道是想让用户挂什么,不过我的手倒是被这个东西刮了,设计师完全没有从用户角度去考虑。

拉开顶棚把手,左侧的匹配非常好,平度比WEY还要好,一流合资牌子水平,但是右侧就露馅了,平度和间隙都不均匀,两侧不一致说明绝对不是这么设计的,制造或装配缺点,出口把控不严,这个没得洗。

座椅褶皱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比WEY的程度要轻一些。

中扶手两侧的亮条,匹配不好,横向平度不良,纵向间隙不均。虽然这个缺点不大,但是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既然自称豪华牌子,就要有豪华牌子的细节。

后导流板形状偏差,虽然状态比WEY要好,但是距离豪华牌子还是差不少的。

黑色这款车身是带闪烁效果的金属漆,但是保险杠的闪烁感明显不如车身(图片拍得不太好,闪烁效果用手机实在拍不出来),虽然大家都知道车身是金属,保险杠是塑料,但是豪华牌子是完全可以做到效果非常接近甚至是一致的,有些一流非豪华牌子也能做到,领克在这方面下的功夫显然不够。

白色车身色差比较严重,保险杠明显是黄的(手机分辩率不如人眼,实车更加明显),这方面大概是二流合资牌子水准,有些做得比比较好的自主牌子都不会这么严重。

下面是让我始料未及的两个超级大黑点:

坐在副驾驶驶时,我顺手摸了一下门护板下面的储物格,咦?什么东西黏黏的?我拿出来一看,这是啥?

站起身来,仔细一看,是这个样子。

我又去主驾驶驶看了一下,确实有个塑料的东西,但是在内侧贴合得很好。

照了一下什么都没照到,应该是储物格内侧是凹进去的,贴合之后正常应该什么都看不到。这个东西肯定是开胶了,这是非常严重的缺点。虽然让我很震惊,但我毕竟是来看车的,不是来砸场子的,旁边还有很多顾客在看车,我不想让他们知道,于是我悄悄叫来一个销售顾问,对她说:“这个,你们赶快处理一下吧”。哪个销售顾问明显有些尴尬,叫来了一个男顾问,好像嘀咕了几句:“这是灯吧,你快弄一下”(从这句话判断,这个东西可能是内饰氛围灯之一),然后把零件按上去了。男顾问解释了几句,说这台车是试装车,旁边哪个黑色的才是量产的。以我多年的从业经验,这种鬼话我才不信,但是我还是尊重他们的说法,于是去看旁边那台车了。

结果,我又有了“新发现”:

这是那台“量产”车的前保险杠和翼子板匹配区域,最开始我还以为是塞了什么东西,结果我用手摸了一下,好嘛,漆裂了。仔细一看,漆已经干成了一层软膜,一部分已经从零件上脱落了,另一部分还连在零件上。用手指拨弄两下,有哗啦哗啦像纸张一样的声音。一般来说,塑料喷漆零件和钣金配合的边缘位置,在行驶了一些里程之后,因为路面颠簸产生碰撞和摩擦,在尖角位置是可能掉漆的。但是这种大面积整层脱落,还是新车,完全是油漆性能的问题。附着力不够,清漆又太硬,只要外界环境有所刺激,就很容易出现漆层脱落的情况。
说实话,我对自主牌子的容忍度还是很高的。三年前第一次坐吉利帝豪,给我的感觉是惊艳。一款只要6万的车,居然可以做得这么好。许多细节明显是在学习一流牌子,虽然还没完全学会,但是能让人体会到,其中饱含的诚意和这个牌子的生机。所以帝豪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轿车领驭唯一一个能挤进前10的自主轿车。可是几年之后,我完全没有想到,自称对标奥迪Q3的高端牌子领克01居然还会有这种严重缺点。吉利的标准是从大众宝马奔驰等等各大车企的标准中各挖了一部分,拼起来的。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你是怎么去执行的?蒸汽喷射、碎石冲击、高低温冷热交变、十字划格,这些实验你但凡做一个,都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性能缺点。不说BBA,单是非豪华牌子中的大众牌子,就要求零下40到零上90度的冷热干湿交变试验,10天20个循环,不得有任何变化。从南方运到北方,温差还不到40度,就已经这样了,不敢想象把这个保险杠放进实验箱来个交变试验会是个啥结果。更不要说BBA还要做更加苛刻的整车台架试验和形式试验,如果让领克做这些试验,结果估计会很惨。这样的性能水平还承诺终身全车质保,我真是替吉利捏把汗。据说吉利的大部分外饰件发给了董事长儿子的公司,虽然说各大汽车集团都有优待嫡系供应商的情况,不过烂如一汽和东风,也没见过敢在高端车上出这个岔子的,但愿董事长的儿子不要坑爹吧。

看见这,我默默地离开了4S店。说实话,我心情很复杂。作为一个中国汽车行业的工程师,我真的很失望很失望!自主车企自称对标奥迪的豪华牌子居然是这个水准。从业这么多年,我看腻了鬼子们丑恶的嘴脸和唯利是图的做派,厌恶他们利用所有有利条件,各处卡脖子,压榨着国内的每一分钱。他们一边吸着中国工业的血,一边想尽一切方法不让中国聪明勤奋的工程师接触他们的核心科技。虽然他们国家内部的问题越来越多,使他们发展和前进的速度受到了影响,但是自主牌子的进步速度仍然不足以挑战他们。我只看见了PPT造车互联网造车在四处圈钱,炒概念,看见了媒体水军们罔顾事实,只要给钱,可以黑白颠倒,让许多本来就对汽车不够了解的广大吃瓜群众产生了许多错误的概念,更何况还有很多既不懂车也没开过车的小白跟着瞎起哄。前几天蔚来ES8发布会,整个朋友圈加各种论坛集体高潮,少数头脑冷静从技术上分析的几乎被一股脑的狂喷,你们这些拿钱说话的内心不会痛吗?!自己不懂能不能别说话!鬼子们如果看见中国的汽车舆论就这个水平,估计做梦都能笑醒。

打造豪华牌子不是不可以,谁都知道豪华牌子代表了车企的最高形象,也可以获得更丰厚的利润。然而豪华牌子不是一朝一夕,喊一个口号就能构建的,没有明确思路,没有技术基础,没有成熟体系,没有严格标准,豪华牌子无从谈起!

胡说了这么多,最后总结一下我的看法吧。WEY作为长城的高端牌子,外观和内饰风格设计比较成功,造型和零件工艺大量借用德系风格,配置充足,空间充裕。技术上毫无亮点,做工上乏善可陈,虽然比哈弗牌子要强一些,但并未达到一线合资非豪华牌子的水平,有些细节的处理比较糟糕,这可能与长城长期借力于国内火爆的SUV市场,缺少成功的轿车车型,制造精度有限有关系。动力操控平庸不过驾驶感受尚可,并且其市场定位精准,定价合理,其性价比和设计取向完全符合该价位部分客户群体的需求,对得起15-19万的价格,所以销量可以预见还会继续走高。

领克作为吉利基于沃尔沃平台打造的高端牌子,做工水平所体现出的制造能力,相比吉利牌子有明显进步,位于自主牌子领先地位,基本上接近了一流非豪华合资牌子的中等水平。外观设计前卫,但不一定会被大多数用户接受。且许多细节设计上并未充分为客户考虑,缺乏人机工程关怀,个别地方用力过猛,过犹不及,可见其设计思路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定位也过于高调,沃尔沃本就只是二线豪华里的入门级牌子,技术上并无优势。虽然领克承袭了沃尔沃出色的安全性和优秀的内饰气味,以及与之相关的自动驾驶技术,但是与BBA对标未免过于自信。4S展车所体现出的哪些细节问题,说明吉利根本没有理解何为豪华牌子。市场定位不够精准,设计思路不够清晰,注定了这个牌子,至少领克01这款车,以16-22万的价格,恐怕很难获得较大的成功。而那两个“大黑点”背后的问题,我也不想再多说了。

汽车作为一款商品,一款昂贵且复杂的商品,是需要多年的技术积累和长期的反复改善才能做好的。任何牌子,只要在设计上能为消费者着想,针对他们的需求,提供他们喜欢并且能够负担得起的功能,制造上不断优化问题,精益求精,那么自然会有理想的结果。可是如果任何牌子想只凭嘴就糊弄消费者,认为消费者都是群人傻钱多好忽悠的家伙,那么消费者最终会用自己手里的钱做出回应的。
 
回复本楼

太平洋汽车全新推出“太平洋车友会”;来太平洋车友会,结识志同道合的车友了解详情>>

相关提问: 沃尔沃S40评价如何

爱琴海蓝

 
 
注册:
2009-12-18
友情帮顶,不用谢
 
回复本楼
未登录用户

只可添加一张图片,多张图片请选高级模式

高级模式
温馨提示:回复超10字可获1金币,有独特见解超30字可获3金币,灌水用户将扣除金币并锁号处理。希望广大车友共同维护论坛的友好回复氛围。
常用表情
您可能感兴趣

支付宝扫码询价
领最高888元现金红包

关闭